一大早,吴孟超亲属、同事、学生、生前好友及社会各界人士,陆续前往龙华殡仪馆作最后送别。距离仪式开始前一个多小时,已有不少市民群众赶来悼念。在大厅旁边,专门设置了市民献花处,一束束鲜花表达着上海市民对于吴孟超的缅怀。今年77岁的上海东方肝胆外科医院护理部原主任陆翠玉,在吴孟超身边工作了30多年。在龙华殡仪馆大厅外追忆吴老时,忍不住哽咽了起来:“在他眼中,患者就是患者,他始终愿意为患者做更多。”陆翠玉说,随着吴老年纪逐渐增大,医院不想让他太劳累,对于一些突然找来的患者总会挡一挡。“有几次,一些患者来找吴老时,我会谎称他不在,”陆翠玉说,“结果身后的吴老总会反问一句:谁找我?”吴老一直把医院的护士当成自己的孩子,陆翠玉回忆说:“每次他出差,都会带特产给我们,让我们很感动。”曾经在吴孟超身边的工作人员也来送行。李建杰在上世纪末本世纪初给吴孟超当过驾驶员。“他喜欢大家称呼他吴医生。他对身边工作人员立了很严格的规矩,绝不允许我们借他的名头在外活动。”他语带哽咽,“这是我唯一一次未经他老人家许可,参加肝胆外科的集体活动。”科技文献出版社医学部主任蔡平今天一早也赶来送别吴孟超。蔡平跟了吴孟超40多年,为他主编了《肝胆春秋》《肝胆外科学(第二版)》等论著。“吴老对于自己的每一部论著都很认真和仔细。有时为了工作,我半夜12点找他,他也会立刻回复,”蔡平回忆说,吴老对所有的学生都很贴心 ,给人一种强烈的亲切感。“不过他也有个要求,‘见字见人’,要求所有学生写字要像样。”“吴老把我当自己的女儿,改革开放后,他第一次去法国出差,回国带了四瓶香水,三瓶给了自己的三个女儿,一瓶给了我。”蔡平忍不住哽咽地说,自己一定要送送自己的“老爸”。78年的从医生涯里,吴孟超拯救了超过1.6万名患者的生命。今天,不少吴孟超给了第二次生命的患者及家属也来了。24日前往上海东方肝胆外科医院灵堂缅怀吴孟超后,今天,罗永兴也来到龙华殡仪馆送别吴孟超。这位生活在松江的71岁退伍老兵,23年前被诊断为肝癌晚期,甲胎蛋白指标高于1000,多家医院谢绝收治。绝望之际,吴孟超通过手术切除了他肝脏内直径13厘米的肿瘤。罗永兴回忆说,自己后来做了一面锦旗送过去,吴老不高兴了:“100元钱不是钱?你生病不花钱吗?”锦旗没有收,过年时吴孟超还给罗永兴发贺卡,祝他健康快乐每一天。罗永兴一直记得吴孟超的话,就连微信昵称都是“健康快乐”。“我已摘掉了肝癌的帽子,又健康快乐地活了23年,这是吴老给的。”今年80岁的陈训如是吴孟超带过的第一批研究生,得知吴孟超去世的消息,他昨天赶紧从昆明赶来上海,见恩师最后一面。“我是1978年考上的研究生,当时几十个人报名,最后就录取了两个。”回忆起恩师,陈训如的声音有些哽咽。他说,吴孟超对学生的要求非常严格,尽管当时的实验条件非常简陋,但也绝不允许半点马虎。“我们做实验得出的数据,吴老都要一个个看过去。有一次,他指出其中一个数据不对,我还不大服气,最后拿显微镜一看,确实不对。”吴孟超的另一名92级学生从南京赶来,他也回忆起吴孟超自己的严格要求。“我当时跟着老师做动物实验,毕业后做临床,现在在东部战区一家医院工作。”他说,吴老对学生的严厉是出了名的,从课题设计到手术器械耗材事无巨细。“他对我们说,让别人去享受‘人上人’的荣耀,我只祈求你们善尽‘人中人’的天职。”“吴老对我们的学业要求非常严格,但在生活上对我们非常关心。”屠振兴和陈训如同为吴孟超的第一批研究生,“当时条件艰苦,我们都是穷学生,吴老经常喊我们到家里去吃饭,给了我们很多关照。”毕业后,陈训如和屠振兴都做了一辈子医生,治病救人。“我们一家都是学医的,虽然和吴老素不相识,但他是我们所有医生的榜样。”57岁的黄先生从江苏盐城赶来,带着儿媳和两岁半的孙儿来到殡仪馆,为吴老送行。他告诉记者,自己曾在长海医院进修,听说了不少吴老的感人事迹,“我儿子在上海第六人民医院当医生,本来也想来,但上午要给病人动手术。我跟他说,你先照顾好病人,相信这也是吴老的愿望。”记者注意到,在大厅旁边设置的市民献花处,沿着花坛摆满了鲜花。虽然仪式已经结束,但依然有市民群众前来送花。其中,有不少市民群众通过快递鲜花等方式,向吴孟超致敬。达达骑手丁先生手持3束鲜花,依次摆放在市民献花处。记者从留言卡看到,这两束鲜花的下单者分别来自广西、广东深圳。闪送骑手马先生则手捧一束刚刚从花店取来的鲜花,通过电话与下单顾客确认后告诉记者,“电话中,那名女士告诉我把花放在吴孟超院士告别仪式处,表达哀思”。2019年
新中国成立70周年
97岁吴孟超院士曾接受本报记者专访
采访这天,吴老身着蓝色海军礼服,胸前佩戴着党徽,精神抖擞,笑容温暖。回忆过往岁月,他饱含深情。
今天,让我们重温这段影像,看一眼吴老的音容笑貌,缅怀!悼念!